海风影像馆 海风影像馆
首页
扎根医疗
学习笔记
技术实战
项目管理
影像空间
驴行天下
阳明心学
  • 学习方法
  • 心情杂货
  • 实用技巧
  • 友情链接
  • 分类
  • 标签
  • 归档

知行旅人

生有热烈,藏于俗常。
首页
扎根医疗
学习笔记
技术实战
项目管理
影像空间
驴行天下
阳明心学
  • 学习方法
  • 心情杂货
  • 实用技巧
  • 友情链接
  • 分类
  • 标签
  • 归档
  • 王阳明简介
  • 阳明心学
zhixinglvren
2022-11-03

王阳明简介

阳明心学四句教

无善无恶心之体,有善有恶意之动,知善知恶是良知,为善去恶是格物。

王守仁(1472—1528年)明著名理学家,宋明时期心学集大成者。原名云,后更名守仁,字伯安,别号阳明子,学者称阳明先生。浙江余姚人。弘治十二年(1499年)进士,授刑部主事。正德元年(1506年),触怒大宦官刘瑾,谪贵州龙场驿丞,致力于心学。瑾诛,移庐陵知县,迁南京刑部主事;巡抚南赣,以镇压人民起义有功,进右副都御史,再以平宁王宸濠叛,拜南京兵部尚书,封新建伯。其思想脱胎于禅学。在龙场驿时,忽悟格物致知当求诸心,不当求诸事物。反对朱熹“格物致知”当于事事物物求之的学说,作《朱子晚年定论》,认为朱熹晚年已改变其旧说,与心学一致。服膺陆九渊“宇宙便是吾心,吾心即是宇宙”的思想,以为此简易直接,有以接孟子之传。提出天下无心外之物,无心外之理的命题。认为孝、弟、恻隐之心,为人所固有,不假外求。没有人的意念就没有客观事物,以为“身之主宰便是心,心之所发便是意,意之本体便是知,意之所在便是物”(《传习录》)。倡导“致良知”,即用“致知格物”之法,先去私欲,恢复心体无善无恶之本来面目。说:“所谓致知格物者,致吾之良知于事事物物也。吾心之良知即所谓天理也。致考心良知之天理于事事物物,则事事物物皆得其理矣。致吾心之良知者,致知也;事事物物皆得其理者,格物也;是合心与理而为一者也。”(《传习录·答顾东桥书》)又说:“良知之在人心,无间于圣愚,天下古今之所同也”(《传习录》)。他将此法概括为“无善无恶是心之体,有善有恶是意之动,知善知恶是良知,为善去恶是格物”(同上)王门四句教。提倡“知行合一”,反对朱熹的“知先行后”说。认为“知是行的主意,行是知的功夫;知是行之始,行是知之成”。又说:“知之真切笃实处即是行,行之明觉精察处即是知。”(同上)守仁卒后,桂萼等上言其事不师古,言不称师,反对朱熹,标新立异,号召门徒,互相提倡,请禁邪说以正人心。然其学说始终盛行不衰,发展为姚江学派。其主要著作为(王文成公全书》,其中《传习录》、《大学问》为重要哲学著作。

上次更新: 2022/11/03, 20:11:24
最近更新
01
Linux常用指令
11-24
02
GitHub高级搜索技巧
11-24
03
散列表
11-09
更多文章>
Theme by Vdoing | Copyright © 2020-2023 知行旅人 | MIT License | 粤ICP备20036515号-1
  • 跟随系统
  • 浅色模式
  • 深色模式
  • 阅读模式